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时间:2024-07-05 08:02:5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2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 123 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2009年8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局 长  王 勇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决定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第八条第一款修改为:“食品标识应当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
  三、第九条第一款修改为:“食品标识应当清晰地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标注贮存条件。”
  第九条第二款修改为:“乙醇含量10%以上(含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可以免除标注保质期。”
  四、第十条第一款修改为:“定量包装食品标识应当标注净含量,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标注规格。对含有固、液两相物质的食品,除标示净含量外,还应当标示沥干物(固形物)的含量。”
   五、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成分或者配料清单。”
  增加一款,作为第十一条第四款:“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识还应当标注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
  六、第十二条修改为:“食品标识应当标注企业所执行的产品标准代号。”
  七、第二十六条修改为:“违反本规定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八、第二十八条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未按规定标注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进行处罚。”
  九、删除第三十条。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订,重新公布。



食 品 标 识 管 理 规 定

  (2007年8月2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02号公布 根据2009年10月2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的标识标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记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用以表示食品名称、质量等级、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等相关信息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
  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组织全国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

  第五条 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附加标识,但是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附加标识的食品除外。
  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
  第六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名称。
  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
  (三)标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者“商标名称”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名称时,应当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注本条(一)、(二)项规定的一个名称或者分类(类属)名称;
  (四)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食品通过物理混合而成且外观均匀一致难以相互分离的食品,其名称应当反映该食品的混合属性和分类(类属)名称;
  (五)以动、植物食物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作,用以模仿其他生物的个体、器官、组织等特征的食品,应当在名称前冠以“人造”、“仿”或者“素”等字样,并标注该食品真实属性的分类(类属)名称。
  第七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产地。
  食品产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标注到地市级地域。
  第八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相应予以标注:
  (一)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司或者其子公司,应当标注各自的名称和地址。
  (二)依法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司分公司或者公司的生产基地,应当标注公司和分公司或者生产基地的名称、地址,或者仅标注公司的名称、地址。
  (三)受委托生产加工食品且不负责对外销售的,应当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和地址;对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委托企业具有其委托加工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应当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地址和被委托企业的名称,或者仅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和地址。
  (四)分装食品应当标注分装者的名称及地址,并注明分装字样。
  第九条 食品标识应当清晰地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标注贮存条件。
  乙醇含量10%以上(含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可以免除标注保质期。
  日期的标注方法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或者采用“年、月、日”表示。
  第十条 定量包装食品标识应当标注净含量,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标注规格。对含有固、液两相物质的食品,除标示净含量外,还应当标示沥干物(固形物)的含量。
  净含量应当与食品名称排在食品包装的同一展示版面。净含量的标注应当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十一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成分或者配料清单。
  配料清单中各种配料应当按照生产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进行标注,具体标注方法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在食品中直接使用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的,应当在配料清单食品添加剂项下标注具体名称;使用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可以标注具体名称、种类或者代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识还应当标注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第十二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企业所执行的产品标准代号。
  第十三条 食品执行的标准明确要求标注食品的质量等级、加工工艺的,应当相应地予以标明。
  第十四条 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及QS标志。
  委托生产加工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委托企业具有其委托加工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可以标注委托企业或者被委托企业的生产许可证编号。
  第十五条 混装非食用产品易造成误食,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在其标识上标注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第十六条 食品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其标识上标注中文说明:
  (一)医学临床证明对特殊群体易造成危害的;
  (二)经过电离辐射或者电离能量处理过的;
  (三)属于转基因食品或者含法定转基因原料的;
  (四)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等规定,应当标注其他中文说明的。
  第十七条 食品在其名称或者说明中标注“营养”、“强化”字样的,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有关规定,标注该食品的营养素和热量,并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定量标示。
  第十八条 食品标识不得标注下列内容:
  (一)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
  (二)非保健食品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
  (三)以欺骗或者误导的方式描述或者介绍食品的;
  (四)附加的产品说明无法证实其依据的;
  (五)文字或者图案不尊重民族习俗,带有歧视性描述的;
  (六)使用国旗、国徽或者人民币等进行标注的;
  (七)其他法律、法规和标准禁止标注的内容。
  第十九条 禁止下列食品标识违法行为:
  (一)伪造或者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二)伪造食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其他生产者的名称、地址;
  (三)伪造、冒用、变造生产许可证标志及编号;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章 食品标识的标注形式

  第二十条 食品标识不得与食品或者其包装分离。
  第二十一条 食品标识应当直接标注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或者其包装上。
  第二十二条 在一个销售单元的包装中含有不同品种、多个独立包装的食品,每件独立包装的食品标识应当按照本规定进行标注。
  透过销售单元的外包装,不能清晰地识别各独立包装食品的所有或者部分强制标注内容的,应当在销售单元的外包装上分别予以标注,但外包装易于开启识别的除外;能够清晰地识别各独立包装食品的所有或者部分强制标注内容的,可以不在外包装上重复标注相应内容。
  第二十三条 食品标识应当清晰醒目,标识的背景和底色应当采用对比色,使消费者易于辨认、识读。
  第二十四条 食品标识所用文字应当为规范的中文,但注册商标除外。
  食品标识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或者少数民族文字,也可以同时使用外文,但应当与中文有对应关系,所用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中文,但注册商标除外。
  第二十五条 食品或者其包装最大表面面积大于20平方厘米时,食品标识中强制标注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
  食品或者其包装最大表面面积小于10平方厘米时,其标识可以仅标注食品名称、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净含量以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标注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至第八条、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未按规定标注应当标注内容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未按规定标注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条,未按规定标注净含量的,依照《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未按规定标注食品营养素、热量以及定量标示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食品标识标注禁止性内容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 伪造或者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三条 伪造食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其他生产者的名称、地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食品标识与食品或者其包装分离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依照本章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七条 从事食品标识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包庇放纵违法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依法实施。
  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进出口食品标识的管理,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同时废止。


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工程竣工验收标准

铁道部


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工程竣工验收标准
1992年10月1日,铁道部

1.土方、垫层及基础
1.1 土方、垫层
1.1.1 基槽(坑)的深度和宽度不应小于设计尺寸。基槽(坑)底必须按设计要求夯实,浮土应铲净。
1.1.2 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
1.1.3 各种垫层应分层夯实,材料、配合比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1.4 土方、垫层定量要求见表1。
表1
----------------------------------------------------------
|编| | | |
| | 检查内容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
|号| | | |
|--|--------------------|------------------|--------|
|1|槽| 槽(坑)底标高| ±20 | 尺量 |
|--|坑|----------------|------------------|--------|
|2|管|槽(坑)底宽每侧| 20 | 尺量 |
|--|等|----------------|------------------|--------|
|3|挖| 轴线位移 | ±15 | 尺量 |
| |方| | | |
|--|--|----------------|------------------|--------|
|4|回|室内回填土标高 | ±20 | 尺量 |
|--|填|----------------|------------------|--------|
|5|土| 填土表面平整 | 15 | 尺量 |
----------------------------------------------------------
1.1.5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自然间或其一侧为一点,各抽查20%。
1.2 基础
1.2.1 基础所用的材料、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2.2 灰土应拌合均匀,分层夯实,表面平整。
1.2.3 砌筑砂浆、砖的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2.4 砖、石砌体,砂浆必须饱满。砖砌体水平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
1.2.5 新旧基础接槎必须严密牢固,符合设计要求。
1.2.6 防潮层位置应正确,顶面必须抹实。
1.2.7 外墙基础培土应夯实平整,有铺装面的散水平整,与墙身密贴,两者均必须有向外的排水坡。
1.2.8 基础定量要求见表2。
表2
--------------------------------------------------
|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编号|检查内容|------------------|检查方法 |
| | |砖基础 |毛石基础| |
|----|--------|--------|--------|----------|
|1 |砌体厚度|±15 |±30 |尺 量|
|----|--------|--------|--------|----------|
|2 |顶面标高|±20 |±25 |尺 量|
|----|--------|--------|--------|----------|
|3 |轴线位移|±10 |±20 |拉线和尺量|
--------------------------------------------------


1.2.9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自然间的一边为一点,各抽查30%,但各不少于两点。
2.墙、柱、过梁
2.1 砖墙、柱及过梁
2.1.1 砖、砂浆的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1.2 水平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承重空心砖砌体除外)。
2.1.3 组砌方法应正确,不应有通缝;独立砖柱不得用包心砌法。墙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的斜槎和直槎应通顺密实,直槎必须按规定加拉结筋。
2.1.4 新旧墙必须咬口,每米(高度)不得少于3处。接槎部位砂浆必须饱满。
2.1.5 镶砌或局部拆砌墙面应平整,无裂缝,砌浆必须饱满,加楔应严密。镶补墙面丁砖必须是整砖。
2.1.6 空斗墙必须用整砖砌筑,在不够整砖处,可加丁砖,竖缝应严实。
2.1.7 半砖墙必须砌筑稳固,与木柱接合处要斩虎叉口,或在木柱上每隔50CM加钉一块木砖。
2.1.8 镶砌门窗洞应方正平顺。过梁入墙每边不少于25CM,如用木过梁,入墙部分须涂防腐剂。平拱式砖过梁,底缝不得小于5CM,顶缝不得大于15CM。钢筋砖过梁砌筑高度所用砂浆及钢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1.9 清水墙、柱应保持墙、柱面平整清洁,刮缝深度应适宜,勾缝应密实,深浅应一致。横竖缝交接处应平整。
2.1.10 砖墙、柱定量要求见表3。
表3
--------------------------------------------------------------------
|编号| 检查内容 |质量要求或 | 检查方法 |
| | | 允许偏差 | |
|----|----------------------|------------|--------------------|
| | |每 层| 6 | 托线板 |
| | |------------|------------| 经纬仪 |
|1 |垂直度 | 10以下| 15 | 吊线、尺量 |
| | |全高 | | |
| | | 10以上| 20 | |
|----|----------------------|------------|--------------------|
|2 | 轴线位移 | 10 | 经纬仪、水准仪复查|
|----|----------------------|------------|--------------------|
|3 | 棱地面标高 | ±16 | 经纬仪水准仪复查 |
|----|----------------------|------------|--------------------|
|4 | 表面平|清水墙柱 | 6 | |
| | 整 度|混水墙、柱 | 9 | 2m靠尺量 |
|----|----------------------|------------|--------------------|
| | 水平缝平直度 | | |
|5 | 清水墙10m以内 | 8 | 拉线、尺量 |
| | 混水墙10m以内 | 12 | |
|----|----------------------|------------|--------------------|
|6 | 水平灰缝厚度 | ±10 | 拉线、尺量 |
| | (10行砖累计数) | | |
|----|----------------------|------------|--------------------|
|7 | 清水墙面游丁走 | 25 | 吊线尺量 |
| | 缝(每层) | | |
|----|----------------------|------------|--------------------|
|8 | 门窗洞口宽度 | ±6 | 尺 量 |
| | (后塞口) | | |
|----|----------------------|------------|--------------------|
|9 | 拆砌新旧墙咬口 |每米(高度)| 直 观 |
| | |不少于3个 | |
--------------------------------------------------------------------
2.1.11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内墙以一个自然间的一堵为一点,外墙以一个开间的一堵为一点,柱子以一根为一点,内墙按自然间抽查20%,最低不少于两间,若仅一间,最低不少于两点;外墙按开间抽查30%;山墙每堵抽查两点;砖柱按实际抽查30%,但不得少于两点。
2.2 石墙
2.2.1 砂浆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2.2 组砌方法应正确,砌体砂浆密实饱满,不应有通缝。毛石砌体不应有干垫和双垫。三角缝宽度不应超过4cm。
2.2.3 砌体接槎分段砌筑时,必须留梯形斜槎,相邻高差不得超过1.2m。
2.2.4 石墙定量要求见表4。
表4
----------------------------------------------------
| | |质量要求或 | 检查方法 |
|编号|检查内容 | 允许偏差 | |
|----|----------|------------|----------------|
|1 |砂浆饱满 |不低于75%| 直 观 |
|----|----------|------------|----------------|
| | | ±20 | |
|2 |砌体厚度 | 墙 | 尺 量 |
| | | --10 | |
|----|----------|------------|----------------|
|3 |轴线位移 | 墙15 | 经纬仪 |
|----|----------|------------|----------------|
|4 |楼面标高 | ±20 | 经纬仪水准仪 |
|----|----------|------------|----------------|
|5 |垂直|每层| 20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 | |全高| 30 | |
|----|----------|------------|----------------|
|6 |表面平整 | 20 |纵横两方用尺量 |
----------------------------------------------------
2.2.5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内墙以一个自然间的一堵为一点,外墙以一个开间的一堵为一点。内墙按自然间抽查20%,最低不少于两间,若仅一间,最低不少于两点。外墙按开间抽查30%,山墙每堵抽查两点。
2.3 木构造墙壁
2.3.1 新做或改修的,位置、尺寸、材质及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立柱、立筋、横撑应横平竖直,安装联结应牢固;钉板和压条应平顺整齐。
2.3.2 抹灰板条应钉平整牢固,间隙适宜,接头应分段交叉钉在立筋上。
2.3.3 留门窗洞口位置、尺寸应正确。
2.3.4 与圬工接触部分应涂防腐剂。
2.3.5 补修时、拆损、严重腐朽或白蚁蛀蚀的木料应更换或修补牢固、整齐。有白蚁活动的应作好灭蚁处理。
2.3.6 木构造墙壁定量要求见表5。
表5
------------------------------------------------------
| | |质量要求或 | |
|编号| 检查内容 |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
|----|------------------|------------|----------|
|1 | 木构造墙壁垂直度| 5 |吊线尺量 |
|----|------------------|------------|----------|
|2 |木构造墙壁表面平整| 6 |2m靠尺量|
------------------------------------------------------


2.3.7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房间或一个开间的一堵墙为一点,按实际抽查30%,但不少于三点。
3.木屋架、梁、檩、椽
3.1 木屋架、梁、檩、椽
3.1.1 木构件、铁件的材质,规格及各节点,杆件尺寸,下弦起拱高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3.1.2 结构各部分的联结必须紧密牢固,槽齿应密合,螺栓应拧紧,间距应正确,钢拉杆应顺直,螺栓伸出螺帽的长度不应小于杆径的一倍。
3.1.3 铁件及接触潮湿或埋入墙内的木构件,应涂防腐剂。有白蚁活动的地区,应采取防蚁措施。
3.1.4 上、下弦接头用夹板,以及加固节点,杆件用夹板,安装位置应正确。夹板和螺栓、垫板等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3.1.5 屋架安装后不得有扭曲和节点松动现象,下弦接头及端节点的剪刀面不得有劈裂。
3.1.6 更换的屋架、梁等,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与原结构相符。旧有的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牢固合用。穿换檩条应承托牢固,与屋面基层应接触严实。
3.1.7 木屋架、梁、檩、椽定量要求见表6、表7。
表6
----------------------------------------------------------------
|编 | 检 查 内 容 |质量要求或 |检查方法|
|号 | | 允许偏差 | |
|----|--------------------------|----------------|--------|
| |截| | 10cm以下| --2 | |
| |面|锯材宽|--------------|----------------| |
|1 |尺| | 10cm以上| --8 |尺 量|
| |寸|----------------------|----------------| |
| | | 元木杆件(稍径) | --5 | |
|----|--------------------------|----------------|--------|
|2 | 接榫锯口深度 | ±2 |尺 量|
|----|--------------------------|----------------|--------|
|3 | 端节点剪刀面长度 | --10 |尺 量|
|----|--------------------------|----------------|--------|
| | 受压及受弯杆件| 锯材 |1/500杆件长| |
|4 | |--------|----------------|尺 量|
| | 单面弯曲 | 元材 |1/200杆件长| |
|----|--------------------------|----------------|--------|
| | | 15m以下| ±15 | |
|5 |结构长度|跨度在 | |尺 量|
| | | 15m以上| ±20 | |
|----|--------|----------------|----------------|--------|
| | | 15m以下| ±10 | |
|6 |结构高度|跨度在 | |尺 量|
| | | 15m以上| ±20 | |
|----|--------------------------|----------------|--------|
| | | +20 | |
|7 | 起 拱 高 度 | |尺 量|
| | | --10 | |
|----|--------------------------|----------------|--------|
|8 | 弦、杆节点间距 | ±5 |尺 量|
|----|--------------------------|----------------|--------|
|9 | 安装后、屋架垂直度 |1/20屋架高,|尺 量|
| | |不大于15 | |
|----|--------------------------|----------------|--------|
|10| 安装后支座节点中心对支 | 10 |尺 量|
| | 座面中心 | | |
----------------------------------------------------------------
表7
--------------------------------------------------------
|编号| 检查内容 |质量要求或|检查方法|
| | | 允许偏差| |
|----|------------------------|----------|--------|
|1 |檩条、椽木|10cm以下| --2 |尺 量|
| |的截面尺寸|10cm以上| --3 | |
|----|----------|------------|----------|--------|
|2 | |元木檩 | --5 |尺 量|
| | |(梢径) | | |
|----|------------------------|----------|--------|
|3 |檩条上表面 |方木 | 5 |拉线尺量|
| | 平 齐 |圆木 | 8 | |
--------------------------------------------------------


3.1.8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屋架或梁以一榀或一根为一点,按实际各抽查50%以上;檩椽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按开间各抽查50%,但各不少于三点。
4.屋 面
4.1 平瓦屋面
4.1.1 不得漏雨。
4.1.2 新换瓦片不应有缺角(小槽破损)、砂眼、裂纹和翘曲。
4.1.3 挂瓦条或泥梗分档应均匀、平直,挂瓦应平整、搭接紧密,行列横平竖直。
4.1.4 屋面基层应铺钉整齐、牢固,符合设计要求。油毡不应有破损,长短边搭接符合规范规定。
4.1.5 脊瓦与坡面瓦之间空隙、沿山墙挑檐的平瓦,应用砂浆填实、抹平和封固。
4.1.6 屋脊、封山、檐口应平直,天沟、斜沟、檐沟和泛水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4.1.7 屋面部分串瓦或补瓦,新旧瓦规格应一致,结合应吻合。
4.1.8 勾脊抹梢(带)应光滑洁净。
4.1.9 屋面上碎瓦垃圾、树叶杂草等必须清理干净。
4.1.10 平瓦屋面定量要求见表8。
表8
------------------------------------------------------
|顺|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
|1|行列不横平竖直 |每50m2不多于3行|直观 |
|--|----------------|--------------------|------|
|2|瓦不严密喝风 |每开间不多于3块 |直观 |
|--|----------------|--------------------|------|
|3|屋脊不直 | 每开间±20 |用尺量|
|--|----------------|--------------------|------|
|4|脊瓦搭盖坡瓦的 | 40 |用尺量|
| |长度不小于 | | |
|--|----------------|--------------------|------|
| |天沟、斜沟、檐沟| | |
|5|铁皮伸入瓦片下 | 150 |用尺量|
| |长度 | | |
|--|----------------|--------------------|------|
|6|瓦头挑出檐口长 | 50~70 |用尺量|
| |度 | | |
|--|----------------|--------------------|------|
| |突出屋面的墙或 | | |
|7|烟囱的侧面瓦深 | 50 |用尺量|
| |入泛水长度不少 | | |
| |于 | | |
------------------------------------------------------
4.1.11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两坡水屋面以一开间前后为两点;一坡水屋面以一个开间为一点,屋脊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斜沟以一侧为一点,天沟、檐沟、泛水以一条为一点。各抽查30%,但各不少于三点。
4.2 小青瓦屋面
4.2.1 不得漏雨。
4.2.2 铺草泥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分层抹平。
4.2.3 铺瓦前应选瓦,其外形应整齐,不应有砂眼、裂缝、掉角等缺陷。
4.2.4 瓦垄必须上下顺直,前后对正。上下瓦的搭接长度一般应为瓦长的2/3(三搭头),瓦垄应均匀一致。
4.2.5 瓦底泥应坐满,瓦垄边缘应相互咬接紧密,不应有喝风、离缝现象。
4.2.6 屋脊、檐口应平直,堵、抹砂浆应密实。
4.2.7 修理小青瓦屋面应保持原有屋面平整,衔接紧密,碎瓦垃圾、树叶杂草应清理干净。
4.2.8 望砖、芦席木板底或冷摊小青瓦仰瓦应平稳、严密,合瓦应密实平直。
4.2.9 小青瓦屋面定量要求见表9。
表9
------------------------------------------------------
|编|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
|1|瓦搭头不均匀 |每开间不多于10块 |直观 |
|--|----------------|--------------------|------|
|2|瓦喝风翘曲 |每开间不多于5块 |直观 |
|--|----------------|--------------------|------|
| |天沟、斜沟、檐沟| | |
|3|铁皮伸入瓦片下 | 150 |尺量 |
| |的长度不少于 | | |
|--|----------------|--------------------|------|
|4|脊瓦搭盖坡瓦的 | 40 |尺量 |
| |长度不少于 | | |
|--|----------------|--------------------|------|
|5|瓦头挑出檐口长 | 40~60 |尺量 |
| |度 | | |
|--|----------------|--------------------|------|
| |突出屋面的墙或 | | |
|6|烟囱的侧面瓦深 | 50 |尺量 |
| |入泛水长度不少 | | |
| |于 | | |
|--|----------------|--------------------|------|
|7|脊瓦卧实不断裂 |裂缝1m以内的不 |直观 |
| | |超过3处 |插片试|
------------------------------------------------------
4.2.10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两坡水屋面以一个开间前后为两点,一坡水屋面以一个开间为一点;屋脊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斜沟以一侧为一点;天沟、檐沟、泛水以一条为一点。各抽查30%,但各不少于三点。
4.3 卷材屋面
4.3.1 不得渗漏。
4.3.2 卷材和粘结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4.3.3 卷材与基层和各层卷材间应粘结牢固、表面平整,不允许有皱折、空鼓、气泡、流淌、翘边和封口不严等缺陷。
4.3.4 卷材与屋面突出物的连接处和转角处,穿过防水层的各种管道与防水层之间的空隙,均应铺贴牢固和封闭严密。
4.3.5 卷材防水层的表面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不应有积水现象。
4.3.6 卷材防水层与漏斗连接处,上层卷材边缘应压在漏斗托盘或竖管承口内,粘贴牢固;与女儿墙或其他屋面突出物连接处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不得有朝天缝。
4.3.7 保护层的砾砂(豆石)应筛洗干净,撤铺均匀。
4.3.8 隔热板应铺平垫稳。隔热保温层应按设计要求铺设。
4.3.9 修补卷材屋面、补贴部分与原有卷材每层周边搭接应不少于10CM。粘结应牢固、密贴、不得有翘边。屋面上的垃圾、杂物应清理干净。
4.3.10 卷材屋面定量要求见表10。
表10
------------------------------------------------------------
|编|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
|1|找平层表面平整 | 10 |2m |
| | | |靠尺量|
|--|----------------|--------------------------|------|
|2|铺卷材料表面平 | 7 |脚踏 |
| |整 | | |
|--|----------------|--------------------------|------|
|3|隔热铺块料不平 | 每开间不多于三处 |脚踏 |
| |稳 | | |
|--|----------------|--------------------------|------|
| | | 长边 | 短边 | |
| |卷材搭接宽度 |------------|------------| |
|4|平屋顶 |不少于70 |不少于100|尺量 |
| |坡屋顶 |不少于70 |不少于100| |
| |地下防水 |不少于100|不少于150| |
------------------------------------------------------------
4.3.11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抽查30%,但不少于三个开间。
4.4. 刚性防水屋面
4.4.1 不得漏雨。
4.4.2 细石混凝土的配合比、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4.3 基层应处理干净,细石混凝土应滚压密实、抹平、压光,与基层粘结牢固。表面无裂缝。
4.4.4 油膏嵌缝饱满密贴,不得渗水、漏水。
4.4.5 表面坡度符合设计和排水要求。
4.4.6 修理面层裂缝,应嵌填密实、抹平压光,不得渗漏。
4.4.7 刚性防水屋面定量要求见表11。4.4.8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抽查30%,但不少于三个开间。
表11
--------------------------------------------------------
|编|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
|1|横向表面平整 | 5 |2m |
| | | |靠尺量|
|--|----------------|----------------------|------|
|2|找坡与设计差 | ±10 |尺量 |
|--|----------------|----------------------|------|
|3|不起壳 | 壳声不长于200 |敲击、|
| | | |尺量 |
--------------------------------------------------------
4.5 石棉瓦、瓦垄铁、白铁屋面
4.5.1 不得漏雨。
4.5.2 安装必须顺直,钉接必须牢固,搭接应平服,表面不得有孔洞。
4.5.3 石棉瓦竖垄压搭应割角,不应有喝风,翘曲现象。搭接横向至少一个坡长,纵压石棉瓦不应少于100MM,瓦垄铁不少于80MM,均不应缺钉、垫。
4.5.4 竖立缝铁皮分档应均匀、方正,铁皮咬口必须严密。
4.5.5 旧屋面钉眼孔洞应修补牢固,不得有断破石棉瓦。
4.5.6 石棉瓦、瓦垄铁等屋面定量要求见表12。
表12
----------------------------------------------------
|编| 检查项目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1|竖向搭接压槎 | --10 |尺量|
|--|----------------|--------------------|----|
| | |每张白铁不少于6 | |
|2|钉接牢固 |只钉,石棉瓦不少 |直观|
| | |于四只钉 | |
|--|----------------|--------------------|----|
|3|4m以内瓦楞直向|新做小于10 |直观|
| |偏差 |翻作小于20 | |
----------------------------------------------------


注:本条适用塑料、玻璃钢波瓦屋面
4.5.7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抽查30%,但不少于三个开间。
注:本条适用于塑料、玻璃钢波瓦屋面。
4.6 灰土顶
4.6.1 不得漏雨。
4.6.2 应压实、赶光,不得有裂缝。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6.3 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不积水。
4.6.4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抽查30%,但不少于三个开间。
4.7 泛水、檐沟、水落管、天沟、斜沟、封檐板等。
4.7.1 泛水坡度应适合,咬口应焊牢,不得有开缝、漏水现象。上口应嵌进泛水沿内,下面应与瓦面接严。
4.7.2 檐沟水落管的咬口和焊口应严密。檐沟应调好排水坡度。卡子应安装牢固、棱角线条应整齐。水落管安装的位置正确,上下垂直。
4.7.3 弯头与水斗的咬口和焊缝应严密,安装位置应正确,与墙连接牢固,不得有积水、窜水现象。
4.7.4 天沟、斜沟的咬口应严密,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两翼上端压入屋面面层不少于150MM。
4.7.5 双面均应涂防腐剂。
4.7.6 封檐板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外观应平直,不应有翘扭现象。
4.7.7 泛水、檐沟、水落管、天沟、斜沟定量要求见表13。
表13
----------------------------------------------------
|编| 检查内容 | 质量要求或 |检查|
|号| | 允许偏差 |方法|
|--|----------------|--------------------|----|
|1|泛水上端入墙深 | 20 |尺量|
| |度不少于 | | |
|--|----------------|--------------------|----|
|2|搭接口长度不少 | 檐沟25 |尺量|
| |于 |天沟、斜沟、泛水40| |
|--|----------------|--------------------|----|
|3|立水管垂直度 | 5 |尺量|
| |(每层) | | |
----------------------------------------------------
4.7.8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泛水、天沟、檐沟、檐板以一条为一点,斜沟以一侧为一点;水落管以一根为一点。各抽查30%,但各不少于三点。
5.楼地面
5.1 砖(块料)、水泥和细石混凝土、水磨石等楼地面。
5.1.1 砖(块料)地面,铺设接缝应均匀,嵌缝应密实,颜色和花纹应一致。砖(块料)不应有裂纹、缺角等缺陷。
5.1.2 水泥和细石混凝土楼地面基层必须坚实,材料和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面层与基层必须粘结牢固,不应有空鼓;面层表面应密实压光,不得有裂缝、脱皮和起砂等缺陷。整体水磨石面层还应光滑,石粒密实,分格条清晰。
5.1.3 在水泥砂浆找平层,或混凝土垫层上粘贴各种面层应牢固,粘结料不应溢出面层。
5.1.4 需排水的地面,其坡度必须满足排水要求。
5.1.5 踢脚板、线的高度应一致。上口应平顺,踢脚板的接头、接缝应严密。
5.1.6 旧有楼地面补修,原有基层应清刷干净,新旧面层接槎应平顺,色泽、花纹应一致,不应有破裂、起壳现象。
5.1.7 砖(块料)、水泥和细石混凝土、水磨石等楼地面定量要求见表14。
表14
----------------------------------------------------------------
| | |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
|编|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号| | | |接缝高| |
| | |表面平整|缝格平直|低 差| |
|--|------------------|--------|--------|------|--------|
|1|高级水磨石、马赛克| 2 | 3 |0.5|拉线尺量|
|--|------------------|--------|--------|------|--------|
|2|缸砖、大水泥砖 | 4 | 8 |1.5|拉线尺量|
|--|------------------|--------|--------|------|--------|
|3|普通水磨石 | 3 | 8 | |拉线尺量|
|--|------------------|--------|--------|------|--------|
|4|大理石 | 1 | 2 | |拉线尺量|
|--|------------------|--------|--------|------|--------|
|5|水泥花砖 | 3 | 3 |0.5|拉线尺量|
|--|------------------|--------|--------|------|--------|
|6|抹水泥 | 5 | 4 | |拉线尺量|
|--|------------------|--------|--------|------|--------|
|7|水磨石 | 2 | 2 | |拉线尺量|
|--|------------------|--------|--------|------|--------|
|8|细石混凝土 | 5 | | |拉线尺量|
|--|------------------|--------|--------|------|--------|
|9|普通砖 | 8 | | |拉线尺量|
----------------------------------------------------------------
5.1.8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楼地面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踢脚板、线以一条(根)为一点,按照自然间抽查20%,但不得少于两间。
5.2 木楼地面
5.2.1 搁栅安装必须牢固稳定。搁栅截面尺寸和伸入墙内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木搁栅与圬工接触部分必须涂防腐剂。
5.2.2 木板面层接头应错开。接于搁栅的中心线上,表面应刨光不应有刨痕、锤印、戗槎和毛刺。刷清油的板面,在同一房间内的颜色应均匀一致。
5.2.3 踢脚板、线的高度应一致,上口应平顺。踢脚板接头以及与地板面接缝应严密、顺直。
5.2.4 在水泥砂浆找平层或混凝土垫层上,粘贴木板面层应牢固,粘结料不应溢出面层。
5.2.5 木楼地面修理,应找原样修补,接头紧密平整,不漏灰。
5.2.6 木楼地面定量要求见表15。
5.2.7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楼地面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踢脚板、线以一条(根)为一点。按照自然间抽查20%,但不得少于两间。
表15
--------------------------------------------------
|编| |质量要求或| |
| | 检查内容 | |检查方法 |
|号| |允许偏差 | |
|--|------------------|----------|----------|
|1|踢脚板线上口平直脚| 3 |拉线质量 |
|--|------------------|----------|----------|
|2|板面拼缝平直 | 8 |拉线尺量 |
|--|------------------|----------|----------|
|3|搁栅间距 | ±20 |拉线尺量 |
|--|------------------|----------|----------|
| |面层表面平整 | | |
|4| 松木长条 | 3 |2m靠尺量|
| | 硬木长条 | 2 |2m靠尺量|
| | 拼 花 | 2 |2m靠尺量|
--------------------------------------------------
6.顶 棚
6.1 顶棚
6.1.1 顶棚主梁和搁栅的截面尺寸及吊钉位置、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吊钉必须牢固。
6.1.2 灰板条顶棚板条间的缝隙应取7~10MM。顶头缝隙不应小于5MM。板条接头应分段交错钉在搁栅上,每段长度不应大于500MM。
6.1.3 金属网抹灰顶棚铺钉金属网时,必须拉紧钉平接缝应设在搁栅上。
6.1.4 保温顶棚的底衬板接缝应严密。隔汽层(油纸或油毛毡)应分段压紧,不应有折裂。防寒层填充均匀,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6.1.5 刨花板、胶合板、吸音板等人造板顶棚,铺钉应牢固整齐,压条宽度一致,分格均匀、美观。
6.1.6 顶棚四周水平线应位于同一标高,其允许偏差不应大于±5MM,中间部分应起拱,起拱高度应为房间短向跨度的1/200。
6.1.7 芦苇、芦席、竹席、纸板等顶棚铺钉应正齐牢固,不应有显著高低不平。
6.1.8 旧有顶棚补修,主梁、搁栅、吊筋(吊条)等应联结牢固,新旧棚面接槎应平顺,不应有显著不一致。
6.1.9 顶棚面抹灰质量要求见第8.1条“墙面顶棚等抹灰”。
6.1.10 计点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个自然间为一点。抽查20%但不少于三间。
7.门窗及细木装饰
7.1 木门窗
7.1.1 新做门窗时的木材含水率不得超过规范规定。
7.1.2 框、扇尺寸必须正确,榫槽、榫头嵌合应严密。裁口起线,割角、倒棱应平直,交圈整齐,分格必须均匀。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应有刨痕、毛刺和锤印。
7.1.3 窗纱应绷紧,压纱条应平直,不应露纱头。
7.1.4 胶合制品不得有脱胶、刨透等缺陷。
7.1.5 门窗框安装应正直牢固、不应有锤印。框与墙的接触面应刷防腐剂。框必须设置木砖或扒钉等与墙联牢。
7.1.6 门窗开关应灵活,留缝应均匀,关闭应严密,五金槽应深浅一致,边缘整齐,小五金应安装牢固、齐全、位置正确。木螺丝不得残缺,拧入深度不应少于长度的2/3。
7.1.7 修理加固门窗框、扇必须牢固,结合应平服严实、不得上碰、下擦、轧边,小五金应配齐,接榫部分不得用钉子代替。
表16
----------------------------------------------------------
|编|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
| | 检查内容 |------------------| 检查方法 |
|号| |高 级|普 通| |
|--|----------------|--------|--------|------------|
|1|框扇对角线长度差| 2 | 4 |框量裁口里 |
| | | | |角,扇量外角|
|--|----------------|--------|--------|------------|
| | 框 | 3 | 5 | |
|2| 翘曲 | | |两根靠尺量 |
| | 扇 | 2 | 4 | |
|--|----------------|--------|--------|------------|
| | | | 0 | 0 | |
| | |框 | --2 | --2 | 量内裁口 |
|3| 高、宽度| | | | 量外口 |
| | |扇 | +2 |+2 | |
| | | | 0 | 0 | |
|--|----------------|--------|--------|------------|
|4|扇胶合制品表面 | 2 | 3 | 靠尺 |
| |平整 | | | |
----------------------------------------------------------


7.1.8 门窗制作和安装的定量要求分别见表16、表17。
7.1.9 计量单位及检查数量:以一框(扇)为一点。按不同规格的框、扇件数,各抽查20%,但均不少于三件。
7.2 钢门窗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中办发〔2000〕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大军区党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各人民团体: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切实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城市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建设,把社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帮助解决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向前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2000年11月19日
(此件发至县、团级,传达到城市居民委员会)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2000年11月3日)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 居民委员会辖区。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 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 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的过程。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 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 化建设的重要途径。1999年底,我国有667个城市,749个市辖区, 5904个街道办事处,11.5万个居民委员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包括街道办事处、居民委 员会在内的城市基层社会结构面临改革和调整的任务,社区的地位和 作用显得十分重要,社区建设的要求非常迫切。因此,很有必要在总 结26个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一年多来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 内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迫切要求。在新的形势下,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 理体制已被打破,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同时大量农村人 口涌入城市,社会流动人口增加,加上教育、管理工作存在一些薄弱 环节,致使城市社会人口的管理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 区式管理模式。随着我国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有城市的管理和服务不相配套,尤其是城市基 层社会管理比较薄弱,大力加强和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素质 和文明程度显得十分紧迫。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 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服 务职能,大部分要由城市社区来承接。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 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也需要城市社区发挥作用。 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 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城市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他 们不仅关注社区的发展,参与社区的活动,而且对社区的服务和管理、 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 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城市居民 的迫切要求。
(二)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 会以来,以社区建设为载体,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的工作呈现出扎实推进、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创建文 明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社区面貌明显改观,社区风气逐步好转,文 明楼院、文明小区数量不断增多,对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积 极作用。实践证明,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引导居民爱祖国、爱城市、 爱社区,可以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 道德风尚;经常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精神 文化生活,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紧紧抓住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 工作,并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社区服 务与管理,可以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广泛调动社区居民 “讲文明树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三)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城市 居民委员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行政化管理的现象,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 程度还不太高。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居民对社区事务的日益关注,城市 居民委员会原有的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流动人口、 下岗职工、老龄工作、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各种问题,城市居民委 员会在管理和服务上力不从心,存在着责权利不统一、职责任务不明 确、管辖范围过小、人员老化、工作条件差等问题。推进社区建设, 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保证社区居民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
  二、明确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从 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巩固党 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 组织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扩大基层民主,密 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以 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 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2)资源共享、 共驻共建。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 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 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3)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改革 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明确社区组织的职责和 权利,改进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社区的凝聚 力。(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坚持按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 素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 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自我监督。(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 发,突出地方特色,从居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问题入手,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今后五到十年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1)适应城市现代化 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 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2)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 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3)加强社区管理,理 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4)坚持政府指 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 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努 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 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三、促进城市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拓展社区服务。在大中城市,要重点抓好城区、街道办事 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的建设与管理。社区服务主 要是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 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 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社区 服务是社区建设重点发展的项目,具有广阔的前景,要坚持社会化、 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各地区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对发展社区服务的各 项扶持政策,统筹规划,规范行业管理。要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 社区管理水平,使社区服务在改善居民生活、扩大就业机会、建立社 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发展社区卫生。要把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社区,积极 发展社区卫生。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建设,积极开展以疾病预防、 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 区卫生服务,方便群众就医,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卫生条件。
(三)繁荣社区文化。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加强思想文化阵 地建设,不断完善公益性群众文化设施。要充分利用街道文化站、社 区服务活动室、社区广场等现有文化活动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 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利用社区内的各 种专栏、板报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强对社区成员的社会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形 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四)美化社区环境。要大力整治社区环境,净化、绿化、美化 社区。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赋予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的 知情权。要努力搞好社区环境卫生,建设干净、整洁的美好社区。
(五)加强社区治安。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有条件的地 方,要根据社区规模的调整,按照“一区(社区)一警”的模式调整 民警责任区,设立社区警务室,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实行群防群 治;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工作, 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的管理, 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
(六)因地制宜地确定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内容。各地区在推进 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应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与现有工 作基础,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从基础工作做起,标准由低到高, 项目由少到多,不断丰富内容,力戒形式主义。
  四、加强城市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 规定,结合社区党员的分布情况,及时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开展 党的工作。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的领导核心,在街道党组织的领导 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 的法律法规,团结、组织党支部成员和居民群众完成本社区所担负的 各项任务;支持和保证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自治,履行职责;加强党 组织的自身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 模范作用。
(二)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 的前提是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按照便于服务管 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并考虑地域性、 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对原有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作 适当调整,以调整后的居民委员会辖区作为社区地域,并冠名社区。 在此基础上,建立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成员经民主 选举产生,负责社区日常事务的管理。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根本性质是 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三)逐步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建设需要大批专业的社区 工作者。要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选聘 社区居委会干部,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尤其要从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中选聘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 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经过法定程序,充实到社区 工作者队伍中去。要切实改善社区党的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的工作条 件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广泛动员社会 力量参与社区建设。
  五、制定规划,加强领导,形成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一)城市社区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各地区要根据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规划,在进行深入细致的社区调查、摸清底数、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社区建设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制定规划要立足于长远,具有前瞻性;实施计划要着眼于现实,注重可操作性。要指导和帮助 城市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做好社区发展规划,保证社区建设的发 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在推进社区建设的工作中,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经常给予指导,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将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城市和城区的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把社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帮助解决推进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同级党委 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当好参谋助手,主动地履行职责,把社区建设作为城市民政工作的主要依托,作为今后五年城市民政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进。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社区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 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支持,按照各自的职能共同做好工作。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老龄等组织在推进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